DB游戏(中国)-官方网站
手机:13988888888
电话:020-08980898
邮箱:admin@zbjintia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DB游戏在蔚蓝海岸与金色沙滩之间,红树林是种有着独特生态魅力的存在。在我国,红树林主要存在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海岸线上,形成坚实的天然屏障,守护着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平衡。
绝大多数红树植物终年常绿,之所以被称为“红树林”,原因在于这些植物的树皮及木材中富含单宁酸,当单宁酸氧化会显现出红色,从而被赋予红树林这一名称。
记者近日获悉,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戴志军教授及其团队携手北部湾大学黄鹄、王日明教授,历经十年潜心研究,在红树林苗木培育、移植栽培、种植地生境改造与种植后养护技术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不仅攻克了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技术瓶颈,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3年7月,戴志军第一次踏上广西茅尾海这片全国最大、最典型的岛群红树林区,发现了该区域岛群蚀退严重,大范围红树林因树根而倒伏,侵蚀陡坎触目可及。尽管进行了人工定植修复,但红树林成活率普遍较低。
在深入开展实地考察,并与当地保护区护林员交流后,戴志军很快便发现问题所在,“这是红树林定植的世界难题,一是生境家底没摸清,二是通过立管、无纺布种植等技术,营林成活率低于50%,富集污染的虾塘营林率低于30%。”
“一年生、二年死、三年死光光”,这是束缚红树林成活率的“魔咒”。“这句线棵红树林苗,到第二年可能会死大半,第三年所剩无几。”戴志军说。通过对不同省份数十个人工定植红树林长期蹲点考察,戴志军发现“魔咒”的本质之一是红树林根系受到损害。
“虽然初种红树林时叶片绿油油,但其根系可能已经受到伤害,只是因其可依靠消耗体内营养而保持良好状态。”戴志军解释,“第二年大部分叶片变黄色,部分凋零,实际是足够的养分难以通过受损根系提供给植株正常生长的需要。”
为验证这一观点,团队成员王日明教授通过采集上百个不同年龄的人工苗发现,第二年的人工苗部分根开始发黑,第三年的人工苗根完全腐败变黑。
那如何解决该问题呢?团队另辟蹊径,提出了本地红树林胚胎大钵育苗、根系无损移植与聚集定植的营林新模式,特别是成功研发的可抵御波流联合动力影响的“胚胎-幼苗栽培模式”,不仅提高红树林成活率,同时也拦截漂浮水体的红树林胚胎,使其着床发育,缓解苗木数量匮乏与补种的问题,为红树林规模化种植提供有力保障。
长久以来,红树林在低中潮滩不可宜林,成为限制红树林向海拓展的又一“魔咒”,这自然也成为戴志军科研团队的又一重点。
在海平面邻近区分布有广泛低滩,能否在广袤的低滩非宜林区种植生长出红树林呢?“这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但或许就是解决当前全球红树林修复生存空间难题的关键。”戴志军说。
团队前后在广西最大的河口南流江出海口的七星岛进行十几次科研实验,提出“基于滩地水沙变化进行竹垄设计,创建红树林前缘低滩宜林生境”的创新观点,研发出“近自然红树林生境改造与生态修复技术”。
记者了解到,这一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设计的竹垄不但将低滩淤积速率提高约1.5倍,让竹垄间距可成为爬行动物的生态廊道,同时竹垄通过拦截悬浮于水体的红树林胚胎,让其沿竹垄发育成林。
“通过三年实验,该技术已经使南流江口约180亩非宜林低潮滩几乎都生长了纯自然红树林,极大地节约人工种植红树林成本,成就了南流江口七星岛低滩非宜林地成林的案例。”戴志军介绍,这一成功案例也被称为“七星岛模式”。
记者获悉,科研团队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野外踏勘,仅2020年-2024年,累计踏勘时间就达到年均2个月,先后与森拉克台风、狮子山台风及圆规等台风“碰头”,身藏茂密红树林而不知其方向、深陷泥滩而不知所措……南方虽无大雪漫天,但豪雨与浪花、饥渴与炎热常常系于一身。
“红树林是非常有灵性的,能在数次潮汐涨落中屹立不倒。”戴志军说,“我常常把它看作是海滨守护精灵,而不只是一种植物。随着科研与实践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曾经受损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将逐步恢复生机,为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重要力量。”